人生,不一定要當「最好」, 但一定要懂得讓自己「更好」;
不一定要登峰造極, 但一定要懂得讓自己保持在進步的狀態中。
=========================================================
阿福小時後曾經因為大人疏忽,曾經因為瓦斯中毒而住院10幾天,出院後爸媽雖然覺得愧疚,但因工作忙碌,還是常常將阿福忽略。朋友們跟阿福聊天或問答時,阿福都要停頓很久才會回答,就像是常常有失神狀態。
結婚後,更加嚴重,跟老婆常吵架的原因竟是常常迷路或找不到路,幾乎每天都要打電話跟老婆問路,還常常是同樣的路,讓老婆覺得不耐煩很生氣,老婆總覺得又養了一個大小孩。
經過與明玲老師的諮詢,現在阿福開始照顧自己,也開始照顧小孩,不只開始學習要獨立,也開始慢慢了解自己想要的生活與目標。
=========================================================
明玲老師的話: 明玲老師部落格
傳統概念中,男生是要打拼事業,女人照顧家庭;但是阿福夫妻特質不一樣,無需因為傳統觀念被綁住,可讓雙方都做適合他們屬性的部分。阿福會因為太太會變獨立,努力追尋自己,享受做自己與豐富生命。
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
【新聞】情緒發洩的方式/男人發怒的背後
情緒發洩的方式/男人發怒的背後
【聯合報╱林琇琬(南投埔里)】
我的公公說話很直,他一生氣就會大聲說話,然後我婆婆就會哭鬧、情緒化。他們共同生活了三十年,還是用這樣的方式相處,如今生氣時彼此乾脆不說話。
他們用不說話來避免更多的衝突,所以常看到的是,一個在客廳,一個就到房間:一個去睡覺,一個便看影集到天亮。
公公很少罵我,有一次他大聲罵我,我就坐在那裡邊聽邊和我五個月大的孩子微笑。等二十分鐘後,他罵完了,我就說孩子要喝牛奶,我要上樓去泡牛奶。公公很疼孫子,就說:「快去,不要讓孩子餓到!」
當公公在罵我時,大姑和婆婆都在一旁偷偷的看我的反應,我沒有特別反應,只是如常的抱小孩、看電視、幫小孩換尿布。
隔天公公不好意思的說:「昨天我太大聲,有沒有嚇到妳?」
我微笑說:「我知道你沒惡意,你只是擔心小孩。」
公公不好意思的笑著,從此我沒有再聽過他大聲對我說過話。
其實我並沒有特別瞭解公公,只是因為我嫁給他的兒子,生了他的孫子,而他們祖孫三代的脾氣都一樣!所以和他們在一起,要讓自己生活愉快、心情好,一定要知道,他們紓解壓力的方式就是發怒;要知道那些怒意不是針對我,他們只是在解決自己的情緒,就像我們在哭時,也是在解決自己的情緒罷了。
當另一半在發怒時,讓他發完就好,不要以為他在攻擊你,就算言語聽起來很像是在攻擊你,也不用管他,讓他生完氣就好了。
對許多男人來說,發怒是他比較可以控制的表達方法,情況就只是這樣,不要想太多!不要被男人的發怒給嚇到,那是他宣洩情感的方法,就像女人在哭一樣,哭完就沒事了!
原文轉載
【聯合報╱林琇琬(南投埔里)】
我的公公說話很直,他一生氣就會大聲說話,然後我婆婆就會哭鬧、情緒化。他們共同生活了三十年,還是用這樣的方式相處,如今生氣時彼此乾脆不說話。
他們用不說話來避免更多的衝突,所以常看到的是,一個在客廳,一個就到房間:一個去睡覺,一個便看影集到天亮。
公公很少罵我,有一次他大聲罵我,我就坐在那裡邊聽邊和我五個月大的孩子微笑。等二十分鐘後,他罵完了,我就說孩子要喝牛奶,我要上樓去泡牛奶。公公很疼孫子,就說:「快去,不要讓孩子餓到!」
當公公在罵我時,大姑和婆婆都在一旁偷偷的看我的反應,我沒有特別反應,只是如常的抱小孩、看電視、幫小孩換尿布。
隔天公公不好意思的說:「昨天我太大聲,有沒有嚇到妳?」
我微笑說:「我知道你沒惡意,你只是擔心小孩。」
公公不好意思的笑著,從此我沒有再聽過他大聲對我說過話。
其實我並沒有特別瞭解公公,只是因為我嫁給他的兒子,生了他的孫子,而他們祖孫三代的脾氣都一樣!所以和他們在一起,要讓自己生活愉快、心情好,一定要知道,他們紓解壓力的方式就是發怒;要知道那些怒意不是針對我,他們只是在解決自己的情緒,就像我們在哭時,也是在解決自己的情緒罷了。
當另一半在發怒時,讓他發完就好,不要以為他在攻擊你,就算言語聽起來很像是在攻擊你,也不用管他,讓他生完氣就好了。
對許多男人來說,發怒是他比較可以控制的表達方法,情況就只是這樣,不要想太多!不要被男人的發怒給嚇到,那是他宣洩情感的方法,就像女人在哭一樣,哭完就沒事了!
原文轉載
大麥幫的珍藏祿馬
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諮商資訊分享】長青談心室 免費為老人解憂
長青談心室 免費為老人解憂
【聯合報╱記者胡宗鳳/高雄報導】
七十多歲何老先生因兩個兒子經常為家產分配的事吵鬧不休,讓他困擾不已,曾到處找人協助也無法解決他的煩惱,幸經社會局長青中心轉介老人心理諮商共12次,總算茅塞頓開,不再愁眉不展了。
長青中心自92年7月為65歲以上老人開辦長青談心室,且心理諮商全程免費,藉以協助老人適度紓解心理或情緒問題,但開辦迄今懂得利用的老人並不多,例如去年受理的個案只有13名;今年1月迄今也只有兩個個案。
長青中心表示,何姓老人的兒子都成年了,他提早分配家產,未料兩個兒子竟因此吵鬧不休,讓他飽受困擾。
為此,何姓老人吃不下、睡不好,直到日前才被社會局轉介給長青中心談心室,社工員請專業心理師協助,先後諮商12次,終讓老人家有茅塞頓開的感受。
另名王爺爺,高齡近80歲,也因為與子女關係不佳,加上要照顧中風臥病在床的太太,心情鬱悶、壓力龐大,幸好朋友介紹接受「長青談心室」的諮商輔導服務,讓他更懂得與家人溝通相處之道,開啟了新的人生。
長青中心表示,老人家通常不願意將心事講給外人聽,亟需專業又有耐心的諮商師們提供協助。如今高雄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逾10%,唯有重視長輩們的心理健康,才能有效降低老人憂鬱或自殺等問題發生。
凡設籍高雄市年滿65歲以上的長者及家屬、主要照顧者,經該中心社工員評估後需要諮商服務者,均可免費預約申請這項諮商服務。詳情可電洽:07-7710055轉3351
文章轉載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記者胡宗鳳/高雄報導】
七十多歲何老先生因兩個兒子經常為家產分配的事吵鬧不休,讓他困擾不已,曾到處找人協助也無法解決他的煩惱,幸經社會局長青中心轉介老人心理諮商共12次,總算茅塞頓開,不再愁眉不展了。
長青中心自92年7月為65歲以上老人開辦長青談心室,且心理諮商全程免費,藉以協助老人適度紓解心理或情緒問題,但開辦迄今懂得利用的老人並不多,例如去年受理的個案只有13名;今年1月迄今也只有兩個個案。
長青中心表示,何姓老人的兒子都成年了,他提早分配家產,未料兩個兒子竟因此吵鬧不休,讓他飽受困擾。
為此,何姓老人吃不下、睡不好,直到日前才被社會局轉介給長青中心談心室,社工員請專業心理師協助,先後諮商12次,終讓老人家有茅塞頓開的感受。
另名王爺爺,高齡近80歲,也因為與子女關係不佳,加上要照顧中風臥病在床的太太,心情鬱悶、壓力龐大,幸好朋友介紹接受「長青談心室」的諮商輔導服務,讓他更懂得與家人溝通相處之道,開啟了新的人生。
長青中心表示,老人家通常不願意將心事講給外人聽,亟需專業又有耐心的諮商師們提供協助。如今高雄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逾10%,唯有重視長輩們的心理健康,才能有效降低老人憂鬱或自殺等問題發生。
凡設籍高雄市年滿65歲以上的長者及家屬、主要照顧者,經該中心社工員評估後需要諮商服務者,均可免費預約申請這項諮商服務。詳情可電洽:07-7710055轉3351
文章轉載 聯合新聞網
【新聞】男人也會憂鬱 別讓堅強害了你!
男人也會憂鬱 別讓堅強害了你!
中時健康╱【文/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身心內科主任)】
近年來,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現代人生活中的壓力與日俱增,但社會賦予男性堅強的角色卻鮮少改變,受到價值觀的束縛,男性在面對情緒憂鬱問題時,較少尋找外界協助,常導致症狀更為嚴重,甚至令人遺憾的後果;根據美國的一項臨床實驗指出,女性憂鬱症發生率為男性的兩倍,但男性因憂鬱症自殺的案例卻為女性的七倍。
透過媒體的傳播,大眾對於憂鬱症的資訊接觸較過去頻繁,但內容多傾向較女性、柔性的宣導,情緒低落仍然容易被視為是懦弱的表現,男性常被要求是理性的角色,不只是東方文化對男性堅強的要求,使得男性患者常隱而不顯,其實全球文化皆然,美、澳也因此設置了男性憂鬱症的求助專線,就是為了提昇男性站出來求助的意願,避免一再地壓抑,使症狀更為加重。
臨床觀察發現,男性與女性憂鬱症患者在症狀呈現上有相當的差異,女性多呈現自責、自我價值感低落、畏縮及焦慮的情緒,男性憂鬱症患者外在症狀則多以莫名暴躁易怒、指責他人,甚至覺得被陷害的想法及情緒展現,也因此患者的防衛心較強,容易與外界產生衝突,此外,男性的患者較常傾向將情緒問題訴諸藥物、酒精,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男性或女性的憂鬱症患者,都常有合併有身體症狀,如頭痛、肩頸肌肉痠痛或失眠多夢等。
憂鬱症的治療包含心理、藥物或光照治療等,輕鬱症的患者可以心理治療為主,較嚴重的患者則會需要藥物的治療。抗憂鬱藥物主要針對患者大腦神經傳導腺體分泌失衡問題作用,以「選擇性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SNRI)為例,這類藥物作用於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經由藥物的作用,能使患者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分泌趨於平衡,進而改善身體疼痛與情緒憂鬱症狀,幫助患者及早走出情緒的幽谷。
全球化的發展,促使人們生活步調越來越快,壓力接踵而至,情緒壓力累積容易成為令人喘不過氣的包袱。關心自己也關心週遭的親友,無論男、女性,都需要適時的抒壓與求助,以免被藍色憂鬱擊垮。
原文轉載 蕃薯藤新聞
中時健康╱【文/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身心內科主任)】
近年來,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現代人生活中的壓力與日俱增,但社會賦予男性堅強的角色卻鮮少改變,受到價值觀的束縛,男性在面對情緒憂鬱問題時,較少尋找外界協助,常導致症狀更為嚴重,甚至令人遺憾的後果;根據美國的一項臨床實驗指出,女性憂鬱症發生率為男性的兩倍,但男性因憂鬱症自殺的案例卻為女性的七倍。
透過媒體的傳播,大眾對於憂鬱症的資訊接觸較過去頻繁,但內容多傾向較女性、柔性的宣導,情緒低落仍然容易被視為是懦弱的表現,男性常被要求是理性的角色,不只是東方文化對男性堅強的要求,使得男性患者常隱而不顯,其實全球文化皆然,美、澳也因此設置了男性憂鬱症的求助專線,就是為了提昇男性站出來求助的意願,避免一再地壓抑,使症狀更為加重。
臨床觀察發現,男性與女性憂鬱症患者在症狀呈現上有相當的差異,女性多呈現自責、自我價值感低落、畏縮及焦慮的情緒,男性憂鬱症患者外在症狀則多以莫名暴躁易怒、指責他人,甚至覺得被陷害的想法及情緒展現,也因此患者的防衛心較強,容易與外界產生衝突,此外,男性的患者較常傾向將情緒問題訴諸藥物、酒精,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男性或女性的憂鬱症患者,都常有合併有身體症狀,如頭痛、肩頸肌肉痠痛或失眠多夢等。
憂鬱症的治療包含心理、藥物或光照治療等,輕鬱症的患者可以心理治療為主,較嚴重的患者則會需要藥物的治療。抗憂鬱藥物主要針對患者大腦神經傳導腺體分泌失衡問題作用,以「選擇性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SNRI)為例,這類藥物作用於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經由藥物的作用,能使患者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分泌趨於平衡,進而改善身體疼痛與情緒憂鬱症狀,幫助患者及早走出情緒的幽谷。
全球化的發展,促使人們生活步調越來越快,壓力接踵而至,情緒壓力累積容易成為令人喘不過氣的包袱。關心自己也關心週遭的親友,無論男、女性,都需要適時的抒壓與求助,以免被藍色憂鬱擊垮。
原文轉載 蕃薯藤新聞
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
【案例】青春期小孩-小傑
小孩行為是大人的鏡子,小孩的個性與外顯表現出現偏差,都必須是大人與小孩共同修正!
曾經有人問過寂靜法師:我的小孩不聽話、不愛學習怎麼辦?
法師說:您影印過文件嗎? 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錯字,您是改影印件還是改原稿?應該原稿和影印件同時改,才是最好。
◎ 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機,孩子是影印件。
◎ 孩子是父母的未來,父母更是孩子的未來。
===================================================
小傑在國小六年級時候,父母發現他晚上睡覺時候會心跳很快,全身很緊繃。
在家裡時候也常會捉弄妹妹,讓一向貼心的妹妹愈來愈壓抑。
老師也有向父母反應他在學校是個調皮的問題學生,常常在學校搗蛋,也會欺負同學,疑似過動兒的症狀,讓老師很頭痛,看到小傑就很想要訓戒他,小傑也覺得老師常找他麻煩,所以變的很焦慮,很多話都不敢講。
曾經有人問過寂靜法師:我的小孩不聽話、不愛學習怎麼辦?
法師說:您影印過文件嗎? 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錯字,您是改影印件還是改原稿?應該原稿和影印件同時改,才是最好。
◎ 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機,孩子是影印件。
◎ 孩子是父母的未來,父母更是孩子的未來。
===================================================
小傑在國小六年級時候,父母發現他晚上睡覺時候會心跳很快,全身很緊繃。
在家裡時候也常會捉弄妹妹,讓一向貼心的妹妹愈來愈壓抑。
老師也有向父母反應他在學校是個調皮的問題學生,常常在學校搗蛋,也會欺負同學,疑似過動兒的症狀,讓老師很頭痛,看到小傑就很想要訓戒他,小傑也覺得老師常找他麻煩,所以變的很焦慮,很多話都不敢講。
經由朋友的介紹,父母帶著小傑來找明玲老師求助,明玲老師運用靈氣能量結合冥想引導,對小傑及父母同時做處理,讓小傑放鬆情緒並學習如何愛人與被愛,並讓他們全家人的感情變的更緊密。
經過幾次的諮詢協助,小傑的個性變得愈來愈溫馴、柔軟,周邊的親朋好友都誇在小傑愈來愈可愛也愈來愈帥,小傑再也沒發現老師有找他麻煩的狀況了!
===================================================
明玲老師的話: 明玲老師部落格
小傑現在每月都固定來上能量課程,上國中後也都沒有青春期的叛逆狀況,生活圈與朋友圈都大幅擴展。
進入青春期的小孩,常會因為賀爾蒙不平衡的狀況,加上父母家人疏於查覺,變的有攻擊性與焦慮感,必須讓小孩與父母同時做能量調整,短期內就有驚人成效!
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新聞】培養運動習慣 有助提升EQ
培養運動習慣 有助提升EQ
自由時報 2011-04-13 06:00 文/董謹榕
「我家的小孩情緒很不好,很容易生氣,脾氣很拗,該怎麼辦?」臨床上,常有家長問到這個問題。
首先,要先找到導致情緒不好的癥結點,教導孩子紓解情緒的辦法,例如:不高興或生氣時,可以先深呼吸或雙手互拉10下,讓情緒先緩和,或是可以去整理櫃子、運動、看書或散步等方式來紓解;再來,引導說出情緒的癥結點,讓孩子安心地說出自己心裡的話。
記住!此時應採取不打擾、不加入任何批判的態度,並站在孩子的角度為他著想,支持孩子繼續表達,等孩子敘述完畢,大人再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後與孩子討論歸納出遇到這種類似情況時,應該如何處理的幾個因應方法。
接著,要幫助孩子培養一個運動的習慣,幫助提升其情緒調節能力,因為運動能幫助多巴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的產生,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和快樂、情緒有關,並且告訴孩子藉由運動可以舒緩情緒上的不快。
再來,好情緒的產生和良好的互動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父母也是一個情緒調節者,影響孩子的情緒調節。父母是孩子從小學習模仿的對象,父母情緒的波動,小孩很容易感受到,而把這些情緒表現在生活的大小事件上,因此父母也要做一個良好情緒管理的示範者,讓孩子有良好的模仿對象。
孩子在人格發展的過程是透過父母及其他生活中相關的人給予的回饋,來認定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所以生活中,多適時地給予讚美、正面思考,除了建立自信心之外,也同時培養了好情緒。
最後也可以透過醫療院所的相關諮詢服務,找到適合孩子情緒調節的方式,或是一些情緒管理的課程來認識、區辨、管理自己的情緒。
(作者為台北市希望兒童復健診所職能治療師)
原文轉載 yam蕃薯藤新聞
自由時報 2011-04-13 06:00 文/董謹榕
「我家的小孩情緒很不好,很容易生氣,脾氣很拗,該怎麼辦?」臨床上,常有家長問到這個問題。
首先,要先找到導致情緒不好的癥結點,教導孩子紓解情緒的辦法,例如:不高興或生氣時,可以先深呼吸或雙手互拉10下,讓情緒先緩和,或是可以去整理櫃子、運動、看書或散步等方式來紓解;再來,引導說出情緒的癥結點,讓孩子安心地說出自己心裡的話。
記住!此時應採取不打擾、不加入任何批判的態度,並站在孩子的角度為他著想,支持孩子繼續表達,等孩子敘述完畢,大人再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後與孩子討論歸納出遇到這種類似情況時,應該如何處理的幾個因應方法。
接著,要幫助孩子培養一個運動的習慣,幫助提升其情緒調節能力,因為運動能幫助多巴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的產生,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和快樂、情緒有關,並且告訴孩子藉由運動可以舒緩情緒上的不快。
再來,好情緒的產生和良好的互動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父母也是一個情緒調節者,影響孩子的情緒調節。父母是孩子從小學習模仿的對象,父母情緒的波動,小孩很容易感受到,而把這些情緒表現在生活的大小事件上,因此父母也要做一個良好情緒管理的示範者,讓孩子有良好的模仿對象。
孩子在人格發展的過程是透過父母及其他生活中相關的人給予的回饋,來認定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所以生活中,多適時地給予讚美、正面思考,除了建立自信心之外,也同時培養了好情緒。
最後也可以透過醫療院所的相關諮詢服務,找到適合孩子情緒調節的方式,或是一些情緒管理的課程來認識、區辨、管理自己的情緒。
(作者為台北市希望兒童復健診所職能治療師)
原文轉載 yam蕃薯藤新聞
【新聞】家庭教育的大忌
家庭教育的大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8 10:51:41
現代家庭已把家庭教育看成家政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家庭教育的方式也有正誤之別,我們認為,對兒童危害甚大的方式之一是“過度教育”。這主要表現為“五過”:
其一是過多干涉:好奇和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其間難免會有些出格的地方。對此不可過多地加以限制,否則不僅束縛了孩子的個性發展,而且對智力發育會有不良影響。在過多干涉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多半膽小怕事、性格孤僻,環境適應性較差。
其二是過分強調早期教育:當今社會上有一種片面強調兒童早期教育的傾向,有的文章甚至宣傳人的成功完全取決於早期教育,把早期教育完全等同於天才兒童的培養。事實上正如不少學者、教育家指出,“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的教育只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而完全無益於孩子的身心發展。他們強調,早期教育的確是不可忽視,但是同時也要注意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個體的差異和全面和諧的發展。早期教育也必須尊重孩子的個性,不能搞那種千篇一律的神童式教育。
其三是過分保護:現代家庭中由於子女較少,大多數還是獨生孩子,因而家長十分寵愛,千方百計滿足孩子一切要求,什麼事情都一手包辦。在這種環境里長大的孩子心中唯有自我,不會考慮別人,缺乏對家庭、社會的責任感,自理能力差,難以適應他所生活的社會。
其四是過度期望:許多父母對子女抱太大希望,常常不自覺地給孩子施加壓力,強迫孩子在小小的年紀就去學這學那。結果,許多孩子對學習產生了厭惡情緒,有的還嚴重影響到身心健康。“望子成龍”是許多人的美好願望,這本無可厚非。但必須明白不是每個人都成得了“龍”的,不能過分苛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讓孩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其五是過分處罰:獎與罰,都是需要的。問題在於,罰而至於打罵,就會適得其反。打罵的結果往往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限制了孩子獨立性和創造性的發展,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孩子個性和行為的改變,使有的孩子變得懦弱、膽小,有的則變得固執、蠻橫。
以上所列舉的五種過度教育顯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反對過度教育並不等於放棄教育。所謂過度是指不切實際、不科學的、不全面的教育方式,其核心是缺乏對孩子主體地位的認識。他們不懂得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給孩子自我選擇的機會。而正確的、積極的、健康的教育,對孩子來說卻是必須的,是每一位父母的責任。(來源:長江網)
原文轉載 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8 10:51:41
現代家庭已把家庭教育看成家政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家庭教育的方式也有正誤之別,我們認為,對兒童危害甚大的方式之一是“過度教育”。這主要表現為“五過”:
其一是過多干涉:好奇和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其間難免會有些出格的地方。對此不可過多地加以限制,否則不僅束縛了孩子的個性發展,而且對智力發育會有不良影響。在過多干涉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多半膽小怕事、性格孤僻,環境適應性較差。
其二是過分強調早期教育:當今社會上有一種片面強調兒童早期教育的傾向,有的文章甚至宣傳人的成功完全取決於早期教育,把早期教育完全等同於天才兒童的培養。事實上正如不少學者、教育家指出,“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的教育只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而完全無益於孩子的身心發展。他們強調,早期教育的確是不可忽視,但是同時也要注意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個體的差異和全面和諧的發展。早期教育也必須尊重孩子的個性,不能搞那種千篇一律的神童式教育。
其三是過分保護:現代家庭中由於子女較少,大多數還是獨生孩子,因而家長十分寵愛,千方百計滿足孩子一切要求,什麼事情都一手包辦。在這種環境里長大的孩子心中唯有自我,不會考慮別人,缺乏對家庭、社會的責任感,自理能力差,難以適應他所生活的社會。
其四是過度期望:許多父母對子女抱太大希望,常常不自覺地給孩子施加壓力,強迫孩子在小小的年紀就去學這學那。結果,許多孩子對學習產生了厭惡情緒,有的還嚴重影響到身心健康。“望子成龍”是許多人的美好願望,這本無可厚非。但必須明白不是每個人都成得了“龍”的,不能過分苛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讓孩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其五是過分處罰:獎與罰,都是需要的。問題在於,罰而至於打罵,就會適得其反。打罵的結果往往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限制了孩子獨立性和創造性的發展,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孩子個性和行為的改變,使有的孩子變得懦弱、膽小,有的則變得固執、蠻橫。
以上所列舉的五種過度教育顯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反對過度教育並不等於放棄教育。所謂過度是指不切實際、不科學的、不全面的教育方式,其核心是缺乏對孩子主體地位的認識。他們不懂得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給孩子自我選擇的機會。而正確的、積極的、健康的教育,對孩子來說卻是必須的,是每一位父母的責任。(來源:長江網)
原文轉載 中國評論新聞網
【新聞】過動兒帶頭蹺課 同學家長促轉校
過動兒帶頭蹺課 同學家長促轉校
2011-04-10 中國時報 李坤建/新竹報導
有過動傾向的小二男童,月前慫恿班上另一名男童蹺課,兩人空腹走了十多公里找阿嬤,導師發現兩人不見,焦急地動員全班尋找。阿嬤送孫返校才知愛孫闖禍,急忙道歉,但部分家長仍不諒解,擔心過動男童再度做出脫序行為,要求轉班,甚至轉校,免得妨礙其他學童學習。
校方表示,轉班或轉學都不能解決問題。事後已找闖禍學童的家長溝通,盼家長同意讓孩子做過動心智鑑定,學校才能找特教助理員幫做心理輔導。
但據了解,家長擔心孩子在校被貼標籤,遭受異樣眼光,已婉拒學校好意。校方表示會持續加強溝通,坦承現階段無法強制孩子做心智鑑定,「他們不願意,學校也莫可奈何」,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卻不能解決,這是教育單位防範類似事件發生的盲點與一大漏洞。
這名疑有過動傾向的小二男童,父母雖有帶他到校外醫院就診,並持續做物理性治療,但因過動、衝動或注意力不足,間接或直接影響其他學童學習,引起其他家長不滿。
新竹市教育處召開特殊教育鑑定安置輔導會審議前,校方需經三至六個月的觀察,才能做出行為量表。下學期課程約兩個月就要結束了,升上三年級也要重新分班,有家長認為,就算學校要強制鑑定,時間也過了,「能拖就拖吧!」希望能通盤檢討現行法令的不足。
署立新竹醫院小兒科醫師張寶玲說,過動兒童如有社會、學習或工作適應障礙,應積極接受評估及治療,不要讓他們變成別人口中「高IQ、低成就」的小孩,應幫助他們發揮所長,成為有自信的小孩。
原文轉載 中時電子報
2011-04-10 中國時報 李坤建/新竹報導
有過動傾向的小二男童,月前慫恿班上另一名男童蹺課,兩人空腹走了十多公里找阿嬤,導師發現兩人不見,焦急地動員全班尋找。阿嬤送孫返校才知愛孫闖禍,急忙道歉,但部分家長仍不諒解,擔心過動男童再度做出脫序行為,要求轉班,甚至轉校,免得妨礙其他學童學習。
校方表示,轉班或轉學都不能解決問題。事後已找闖禍學童的家長溝通,盼家長同意讓孩子做過動心智鑑定,學校才能找特教助理員幫做心理輔導。
但據了解,家長擔心孩子在校被貼標籤,遭受異樣眼光,已婉拒學校好意。校方表示會持續加強溝通,坦承現階段無法強制孩子做心智鑑定,「他們不願意,學校也莫可奈何」,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卻不能解決,這是教育單位防範類似事件發生的盲點與一大漏洞。
這名疑有過動傾向的小二男童,父母雖有帶他到校外醫院就診,並持續做物理性治療,但因過動、衝動或注意力不足,間接或直接影響其他學童學習,引起其他家長不滿。
新竹市教育處召開特殊教育鑑定安置輔導會審議前,校方需經三至六個月的觀察,才能做出行為量表。下學期課程約兩個月就要結束了,升上三年級也要重新分班,有家長認為,就算學校要強制鑑定,時間也過了,「能拖就拖吧!」希望能通盤檢討現行法令的不足。
署立新竹醫院小兒科醫師張寶玲說,過動兒童如有社會、學習或工作適應障礙,應積極接受評估及治療,不要讓他們變成別人口中「高IQ、低成就」的小孩,應幫助他們發揮所長,成為有自信的小孩。
原文轉載 中時電子報
訂閱:
文章 (Atom)